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红楼里斥巨资建造的大观园,一众亭台楼阁,名字都有深意。
种着海棠和芭蕉的院子,一红一绿,被元春题了“怡红快绿”,就叫怡红院。
与怡红院相望,住着黛玉的院子,满院翠竹,青青绿绿,便名潇湘馆,合了湘妃竹的典故。
惜春的藕香榭,临水而建,是为水榭,名副其实。
各个名字,结合了建筑特色,都不是凭空而来。
传统文化的另一隅中,六大茶类的命名也是如此。
汤清叶绿,为绿茶。红汤红叶,就是红茶。
这样的判断虽然稍有些片面,却能最直接地反映各类茶的特色。
然而,对不少新茶友来说,完全认清六大茶类也不容易。
就连一些老茶客,对它们的概念都一知半解。
今天,便借着这篇文章,带茶友们把这处名为“六大茶类”的园子,逛得清清楚楚。
《2》
早些时候,茶叶虽然流行,却没有明确的大类划分。
直到陈椽教授按照茶叶的工艺,将它分为了绿、黄、白、青、红、黑六大类。
六类中国传统茶,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色。
绿茶,清汤绿叶,一口喝下鲜爽。
绿茶工艺的核心是杀青,高温抑制了鲜叶中酶的活性,使绿茶得以保持脆嫩的绿色、清鲜的滋味。
喝绿茶要趁鲜,一年内喝完最好,西湖龙井、狮峰龙井、碧螺春,都是有名的绿茶。
黄茶,绿茶的表亲。
黄茶与绿茶工艺基本一致,只是多了一个“闷黄”的步骤,茶叶轻微发酵后,展现出黄叶黄汤的特点。
风味鲜醇的黄茶,以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为代表,保质期与绿茶类似。
白茶,不炒不揉,是最接近天然的茶。
白茶的工艺简朴,仅有萎凋和干燥两步,茶内质基本都能保留下来,是六大茶类中唯二能存老的茶。
成品白茶风味清雅甘润,毫香、花香清新馥郁,存老之后茶味更醇熟。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是白茶的主要分类。
乌龙茶,千重茶香,味醇韵厚。
乌龙茶,大概是六大茶类中最复杂的一类,工艺复杂、分类众多,香型数不胜数。
以闽北的武夷岩茶为例,岩骨花香是它的灵魂,从花香到果香,层次极为丰富。
按照焙火的轻重,岩茶的存放时间在2-3年不等,不建议存老。
红茶,清新甜润,新手必喝。
全发酵的红茶,刺激性物质基本被转化,形成的茶黄素、茶红素,使汤色呈现橙黄、橙红的暖色调。
滋味清甜的红茶,口感温润,对肠胃的刺激也小,称得上老少皆宜。
工夫红茶价格亲民,高端产品线则由金骏眉、正山小种坐镇。
它们的最佳品饮期,都在2-3年左右,过了这个时间,风味会出现明显下滑。
黑茶,陈香浓郁,越陈越香。
后发酵的黑茶,经过特殊的渥堆工艺,与白茶一样,拥有越陈越香的特性。
经过陈化后的黑茶,滋味醇厚顺滑,糯香、陈香显著,饭后喝解腻效果很好。
新手刚开始喝茶,建议先从风味清甜的红茶、白茶入手,都比较好入口,更容易接受。
《3》
茶叶的特性不同,冲泡所用茶具自然也有各自的讲究。
各种茶具中,白瓷盖碗最全能,六大茶类都能泡。
盖碗泡茶,用的是传统的功夫茶泡法。
上盖下碗的设计,便于快出水。茶水分离,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层次更丰富。
瓷质盖碗釉面光滑,不仅不吸味,还能让茶香充分地展现在盖上、融入茶汤。
日常品饮、专业审评,多种场景盖碗都适用。
如果图方便,就用玻璃杯泡。
投茶、注水,只要有一只干净的玻璃杯就能泡,还能清楚地欣赏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
但玻璃杯泡茶,只适用于绿茶、黄茶、白茶。
紫砂壶,是茶具中泛用性不太强的一类。
特殊的双气孔结构,使紫砂壶有着良好的透气性。
对于黑茶这类久存之后,会生出些许陈仓味的茶来说,紫砂壶能帮助它们去除杂味。
但对于白茶、岩茶这类香气高扬的茶而言,紫砂壶反而会破坏茶香。
因此,用紫砂壶冲泡,茶友们要注意茶叶的选择。
另外,如今寒意渐浓,也很适合煮茶。
六大茶类中,性质稳定的老白茶、黑茶最适合煮。
岩茶可以先用盖碗冲泡后,再将叶底投入煮茶壶中煮,物尽其用。
其余的茶类,都不适合煮。
新手刚开始学喝茶,没必要入手太多茶具。
一只白瓷盖碗、一只玻璃公道杯、一只品茗杯,足以满足绝大多数泡茶需求。
《4》
好茶、好器,要搭配正确的冲泡手法。
不论用何种茶具泡茶,所有茶类一视同仁,都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
好茶不怕沸水烫,高温冲泡,才能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和内含物质。
不仅如此,沸水冲泡还要搭配“快出水”的手法,将整个出汤时间控制在几秒之内。
迅速出汤,才能避免茶汤过于浓苦。
煮茶时,需要先将清水烧开,再投入干茶。
等汤水再次沸腾后,及时关火,就能煮出饱满顺滑的茶汤。
另外,茶友们需要注意,无论用什么茶具,都要注意茶水比。
用110毫升的盖碗冲泡,多数茶类投茶5克,岩茶、黑茶则需要投茶8克。
玻璃杯泡、煮茶时,由于茶水不分离,投茶量要相应减少。
泡品质上乘的好茶,一般都不建议洗茶,第一泡茶汤中的精华,舍弃掉太可惜。
尤其是岩茶,可以将头道茶汤单独留下来,等一泡茶喝到尾水之后,再回过头来感受这道“还魂汤”。
《5》
刚开始喝茶的茶友,听到“六大茶类”的名号,完全不用觉得迷茫。
茶叶种类固然多,但探索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从0到1的过程,茶友们就放心大胆地去享受吧。
六大茶类,既然被并称为“六大”,自然就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茶无上品,适口为珍。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
股赢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